0512-9876279

新闻中心分类
凉面里的“团结味” 本报记者 咸文静

故事讲到这里,我才发现,这是一次轻松愉快却又值得回味的采访。没有冗长的汇报、刻意的宣讲,仿佛吃了一碗“故事里待客”的凉面,清爽里带着熨帖的暖,越回味越有味道。就像文中,“民族团结”四个字虽未高频出现,可归根结底,不管是爱射箭的老马还是交到好朋友的徐生连、心系家乡发展的嘉欢杰,每个人都在讲这个理儿。

在沙沟乡,“凉面箭”早已超越了射箭比赛的本身含义,成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“纽带”。记得在老马新房的客厅里,虽然很多东西都没来得及收拾,可奖牌、奖杯却都已摆放妥当。打开手机相册,随手一翻就是比赛的场景。从两队赛前合影防换人的紧绷,到后来微信里喊着“来吃瓜果”的热络,变化就藏在一碗碗凉面、一次次比赛里。讲到这些事情,老马的笑容比奖杯还亮——那不是赛场夺魁的得意,是“朋友记挂着”的踏实。

inews

对于徐生连老人来说,采访是件新鲜事,他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对于民族团结的认识,可提起自己的老朋友,却有一肚子话要说。打开微信,两人的对话中,满屏都是家常。

在嘉欢杰这里,“凉面箭”带来的变化更具体了。新认识的朋友、新编排的节目、新发展的产业……桩桩件件,都是“凉面箭”“做媒”。年复一年,它串联起不同民族的情感,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力量,生动诠释了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、共同繁荣发展”的深刻内涵。

对于徐生连, 由本报记者, 的家常

讲完这个故事,我想“民族团结”这四个字,从来都不是写在墙上的标语。它是老马美好的回忆,是徐生连和老朱微信里的家常,是苏东曲牛圈里壮实的牛羊。写到这里,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:不同民族的射手齐聚赛场,箭射出去的方向,是写满丰收的田野,是牛羊满圈的牧场,是新房林立的村庄。

我知道,沙沟乡的故事还没讲完——可能明天又有哪个村喊着“来比箭吃瓜果”,后天就有年轻人成为射箭队的一员,那首“花儿”,会随着一张张拉开的弓,在河湟谷地的绿水青山间,唱得更响、传得更远。

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李树婷手绘+AI辅助生成

《青海日报》(2025年09月09日 第5版:青报观察)

声明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!

Copyright 2024 华体会(中国)官方网站- 游戏APP下载 - HTH Sports All Rights by 华体会